版權產業帶動經濟發展
日期:2017-05-02 11:25:32 / 人氣: 0次 / 來源:未知
版權產業是指版權可發揮顯著作用的產業,是國民經濟中與版權相關的諸多產業部門的集合,這些產業部門的共同特點是,以版權制度為存在基礎,其發展與版權保護息息相關。按照WIPO的分類,版權產業可分為核心版權產業、相互依存的版權產業、部分版權產業及非專用支持產業4個產業組。隨著知識經濟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,以智力成果為支撐、以知識創新為驅動力的版權產業獲得了迅速發展,版權產業由于具備高收益性、高成長性和高附加值等特征,對國民經濟乃至區域經濟的發展存在突出的經濟貢獻。
近日,國家版權局在京舉行發布會,會上發布了《2015年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報告》與《2017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(摘要版)》。數據顯示,2015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已經突破5萬億元,達50054.14億元,占全國GDP的7.3%,比上年提高了0.02個百分點。數據表明,中國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,在推動經濟發展、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其中,互聯網經濟已成為驅動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要素,網絡版權產業細分領域不斷擴展,產業規模持續擴大,跨界融合成為內容產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我國版權產業起步于2007年,至今已走過10年的發展歷程,10年來我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持續增長,創造的行業增加值翻了近兩番。報告指出,我國版權產業年均名義增長率為15.68%,整體上高于GDP增速2.19個百分點,占GDP的比重也提高了0.91個百分點,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其中,與創新關系最為密切的核心版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加突出。10年來,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在全部版權產業中的比重,已從2006年的48%增長至2015年的60%,2015年已突破3萬億元,占到全國GDP的4.41%,我國版權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。
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版權產業發展有著明顯的進步。2006年,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.39%,美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1.04%,中國版權產業比美國低4.65個百分點。2015年,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達7.3%,美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1.69%,中國版權產業比美國低4.39個百分點,10年間縮小了0.26個百分點。我國版權產業快速發展,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。近年來,版權已經被提升到我國國家戰略的高度,版權法律制度正不斷完善,司法與行政并行的版權保護機制成效顯著,版權社會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,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明顯提高,尊重版權、保護版權的社會氛圍正逐漸形成,這些都促進了版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。
在我國版權產業中,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的發展尤為引人關注。與WIPO對版權產業的概念界定一樣,報告將網絡版權產業劃分為網絡核心版權產業、相互依存的網絡版權產業、部分網絡版權產業以及非專用支持網絡版權產業。網絡核心版權產業是指通過網絡技術和應用,從事創造、生產、制造、表演、傳播、發行與銷售內容作品的產業。按照WIPO指南和分類方法,我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劃分為五個子類別,即網絡游戲軟件、網絡文字作品、網絡廣告服務、網絡視頻、網絡音樂演藝。
報告指出,在2006年至2016的10年間,我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行業規模從2006年的163.8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5086.9億元,年增長率保持在30%以上,產業規模增長超過了30倍,形成了泛娛樂等跨界版權運營的獨特商業模式,并且帶動了智能硬件、線下IP授權開發等實體經濟轉型升級。可以看出,中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規模大幅增長,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。
在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的細分領域,2016年我國網絡游戲行業規模達1827.4億元,特別是借助移動設備的普及,我國網絡游戲產業規模在2013年超過美國,并在內容輸出方面成績斐然,逐步開始搶占全球市場。我國網絡文學產業規模為100億,題材也從以往玄幻為主導的單一類型向多元化發展,逐漸形成了以網絡文學為基礎的泛娛樂IP開發模式。我國網絡廣告產業規模為2808億元,充分享受著移動時代的流量紅利,增速快于美國,未來網絡廣告產業規模有望趕超美國。我國網絡視頻行業規模達到521億元,10年間成長近百倍,在產業正版化轉型之后,網絡視頻用戶付費規模保持了極高的增速。網絡音樂產業行業規模突破150億元,同樣,版權保護使得用戶付費變得可行,目前付費音樂以及在線演藝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。
騰訊研究院秘書長張欽坤認為,我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發展迅速,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:一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,促進了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。同時我國發達的制造業帶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,使得我國網民數量快速增長,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。二是互聯網平臺主動轉型,從強調分享到正版經營,投入海量資源進行內容采購,并通過創新商業模式,培育用戶付費理念。三是我國版權環境的持續優化。國家版權局開展的劍網專項整治行動極大地凈化了行業環境,司法保護也在不斷明確行業規則。
近日,國家版權局在京舉行發布會,會上發布了《2015年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報告》與《2017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(摘要版)》。數據顯示,2015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已經突破5萬億元,達50054.14億元,占全國GDP的7.3%,比上年提高了0.02個百分點。數據表明,中國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,在推動經濟發展、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,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其中,互聯網經濟已成為驅動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要素,網絡版權產業細分領域不斷擴展,產業規模持續擴大,跨界融合成為內容產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。
我國版權產業起步于2007年,至今已走過10年的發展歷程,10年來我國版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持續增長,創造的行業增加值翻了近兩番。報告指出,我國版權產業年均名義增長率為15.68%,整體上高于GDP增速2.19個百分點,占GDP的比重也提高了0.91個百分點,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其中,與創新關系最為密切的核心版權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加突出。10年來,核心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在全部版權產業中的比重,已從2006年的48%增長至2015年的60%,2015年已突破3萬億元,占到全國GDP的4.41%,我國版權產業的結構不斷優化。
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版權產業發展有著明顯的進步。2006年,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6.39%,美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1.04%,中國版權產業比美國低4.65個百分點。2015年,中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達7.3%,美國版權產業行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11.69%,中國版權產業比美國低4.39個百分點,10年間縮小了0.26個百分點。我國版權產業快速發展,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。近年來,版權已經被提升到我國國家戰略的高度,版權法律制度正不斷完善,司法與行政并行的版權保護機制成效顯著,版權社會服務體系已基本形成,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明顯提高,尊重版權、保護版權的社會氛圍正逐漸形成,這些都促進了版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。
在我國版權產業中,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的發展尤為引人關注。與WIPO對版權產業的概念界定一樣,報告將網絡版權產業劃分為網絡核心版權產業、相互依存的網絡版權產業、部分網絡版權產業以及非專用支持網絡版權產業。網絡核心版權產業是指通過網絡技術和應用,從事創造、生產、制造、表演、傳播、發行與銷售內容作品的產業。按照WIPO指南和分類方法,我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劃分為五個子類別,即網絡游戲軟件、網絡文字作品、網絡廣告服務、網絡視頻、網絡音樂演藝。
報告指出,在2006年至2016的10年間,我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行業規模從2006年的163.8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5086.9億元,年增長率保持在30%以上,產業規模增長超過了30倍,形成了泛娛樂等跨界版權運營的獨特商業模式,并且帶動了智能硬件、線下IP授權開發等實體經濟轉型升級。可以看出,中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規模大幅增長,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。
在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的細分領域,2016年我國網絡游戲行業規模達1827.4億元,特別是借助移動設備的普及,我國網絡游戲產業規模在2013年超過美國,并在內容輸出方面成績斐然,逐步開始搶占全球市場。我國網絡文學產業規模為100億,題材也從以往玄幻為主導的單一類型向多元化發展,逐漸形成了以網絡文學為基礎的泛娛樂IP開發模式。我國網絡廣告產業規模為2808億元,充分享受著移動時代的流量紅利,增速快于美國,未來網絡廣告產業規模有望趕超美國。我國網絡視頻行業規模達到521億元,10年間成長近百倍,在產業正版化轉型之后,網絡視頻用戶付費規模保持了極高的增速。網絡音樂產業行業規模突破150億元,同樣,版權保護使得用戶付費變得可行,目前付費音樂以及在線演藝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。
騰訊研究院秘書長張欽坤認為,我國網絡核心版權產業發展迅速,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:一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,促進了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。同時我國發達的制造業帶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,使得我國網民數量快速增長,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。二是互聯網平臺主動轉型,從強調分享到正版經營,投入海量資源進行內容采購,并通過創新商業模式,培育用戶付費理念。三是我國版權環境的持續優化。國家版權局開展的劍網專項整治行動極大地凈化了行業環境,司法保護也在不斷明確行業規則。
推薦內容 Recommended
相關內容 Related
- 版權產業帶動經濟發展05-02